海口人民公園位于市區大英山,海拔20米,始建于1954年,屬臺形丘陵地,面積360畝。全園按功能劃分為東游覽區、烈士紀念區、熱帶植物標本區、安靜休息區、蘭圃、動物區及生活區等。人民公園環境優雅,是廣大人民群節假日旅游之地。
公園正門入口處,有1954年4月建成的海南解放紀念碑,碑上有朱德同志的親筆題詞。公園按功能分區劃為東西湖游覽區、烈士紀念區、熱帶植物標本區、蘭圃等。公園正門人口處,屹立著高大的海南解放紀念碑。紀念碑建于一九五四年四月,是為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斗爭和英勇渡海作戰而犧牲的烈士們而建造的。碑庭為正方形,四面有石欄和四級臺階,占地面積為400平方米。碑高14.5米,碑正面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大字下層碑座中鑲嵌著一塊銅板,刻著朱德同志的親筆題詞:“長期堅持瓊島革命斗爭和英勇渡海作戰而犧牲的同志們!你們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兒女,你們的英勇行為對解放瓊島和全中國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烈士們的功績永垂不朽!”
海口人民公園的東、西湖是海口市中心范圍內唯一的大型人工水體,“一園兩湖”音樂噴泉及水處理工程總投資額達一千六百多萬元,除大型水處理工程外,還包含東西湖大型音樂噴泉水景項目,海口人民有幸在春節期間目睹了噴泉開啟時的奇景。“一園兩湖”是海口市人民公園與東湖、西湖的合稱,位于海口市中心區,是海口市中心唯一的大型公園和大型的水體景觀,有海口市“城市綠肺”之稱。這里是商業、休閑、旅游的中心地,同時也是城市人文歷史風貌的體現。“一園兩湖”音樂噴泉的水景設計主要以東湖的音樂噴泉為主,以海口建市80周年慶典為主題,表現出重振海口活力的氣氛。為了表現這一主題,結合環境,以水的藝術組合,同時以“科技、人文、生態”為本的表現元素,通過水型的創新、組合、科技的應用,來體現海口這美麗的濱海特色和生機勃勃的活力。本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噴泉水也取用東湖水。東湖音樂噴泉長108米、寬7.8米,最高噴射高度為80米,80米高度標志著海口市建市80周年。整個噴泉工程采用LED光源節能照明燈并安裝有2盞360度全方位旋轉七彩射燈。
由于位于海口市中心的東湖之濱,海府路、機場路、龍華路均能抵達,交通十分方便。圍繞公園的是一條熱鬧的公園路,這里是海口市過年過節舉辦花市、魚市的地方。公園內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動物展覽、表演、園藝活動。其風景優美,休閑設施齊備。是游客早晨鍛煉、黃昏散步的極佳去處。
歷史故事
海口人民公園古稱“大英山”。今東西湖傳說是五龍“騰云升天”、“掀浪入海”之深潭。既為“龍潭”,附近處所也就不凡:山北為“龍舌”,“舌”前一坡曰“龍舌坡”;山上三個村莊,分別名為波濤、波汶、波潮,自隋唐至明清乃至民國初年,一直就這么響當當地叫著。相傳大英山立有四廟。一為伏波廟,為紀念漢兩伏波將軍開瓊置郡的功勞而建;二為關圣帝廟,為紀念三國忠義將軍關羽而建;三為班帥廟,為紀念東漢帥侯班固班而建;四為何公廟,為紀念明代一何姓將軍的英勇而建。因為大英山為海口制高點,到了清代,守土軍士將此處開辟為演武場,山頂建有演武堂,為官兵習武訓練之地。
上世紀四十年代,大英山為日寇侵占,作為日軍高射炮基地。抗戰勝利后,這里又成為國民黨四十六軍的炮兵重點要塞。
1950年5月海南解放后,大英山終于回到人民懷抱。1954年4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此建“海南革命烈士紀念碑”,來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斗爭和英勇渡海作戰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大英山真正開始成為現代意義的“公園”,則自上個世紀30年代始。1935年10月,時任瓊崖綏靖公署專員的黃強將此處辟為“海口中山公園”,并開館展示瓊崖土特產與礦產標本。抗戰中,公園遭日軍毀壞。 1952年經海口市人大代表提議,此處復建“海口公園”。
大英山是一個方圓四百余畝、海拔不足30米的小山包,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自古就與英雄以及紀念英雄息息相關。隋唐前,大英山北面臨海,今東西湖傳說是五龍“騰云升天”、“掀浪入海”之深潭。既為“龍潭”,附近處所也就不凡:山北為“龍舌”,“舌”前一坡曰“龍舌坡”;山上三個村莊,分別名為波濤、波汶、波潮,自隋唐至明清乃至民國初年,一直就這么響當當地叫著。
相傳大英山立有四廟。一為伏波廟,為紀念漢兩伏波將軍開瓊置郡之功而建;二為關圣帝廟,為紀念三國忠義將軍關云長而建;三為班帥廟,為紀念東漢班固班帥侯而建;四為何公廟,為紀念明代一何姓將軍而建。也許因為大英山為海口制高點,到了清代,守土軍士將此處辟為演武場,山頂建有演武堂,為官兵習武培訓之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大英山為日寇侵占,作為日軍高射炮基地。1950年5月海南解放后,大英山回到人民懷抱,1954年4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此建“海南革命烈士紀念碑”,以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斗爭和英勇渡海作戰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1957年,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陶鑄蒞瓊,決定征用山北農田開挖東西湖,建設“海口人民公園”。1963年朱德委員長視察海南時,提議在公園內增設蘭花圃,公園的市民休閑娛樂功能遂逐步完善。
古文物遺址
四廟
伏波廟、關圣帝廟、何公廟和班帥廟。伏波廟在波濤村南邊,為紀念兩伏波將軍開瓊置郡而建;關圣帝廟在波潮村,為紀念三國關云長而筑;何公廟在波潮村東南側,為紀念何大將軍而建;班帥廟在波汶村,為紀念東漢班超帥侯而筑。
“四廟”早已損毀,遺址仍殘存不少文物。尚存石匾一方,上有“德配穹窿”四個大字,左下書有“萬歷戊申?公元1608年孟冬吉”字樣,右下落款為“蓬萊仙客倪涼題”。
三庵
廣濟庵?法隆寺、積善庵?寺和斗母庵。法隆寺在伏波廟后面,有側門相通,乃波濤村民所建,主僧為維安;積善寺也在是波濤村,位于伏波廟西南面,主僧為慶元;斗母庵系波潮村民所建,在今公園花店南側。
七井
分布各村,最著名的是波汶村的“田螺井”,其水所制之豆腐,鮮嫩香滑,故有“豆腐井”之稱。該井位于公園東北隅,遺址尚在。
五橋
分布四周山下:其一,在公園大門,通海口西門;其二,在波汶村路口,通往紅坎坡;其三,在今市委招待所門口,通往府城;其四,在花園酒家旁邊,通往龍昆、秀英;其五,在波潮村西北面,通往銅鑼園、鹽灶八村。
開放時間
全天
地址
龍華區新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