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禪寺又名長慶寺,位于西郊怡山麓,巍峨壯觀為五大禪林之一。古剎大門坊柱上鐫刻一副楹聯:“荔樹四朝傳宋代,鐘聲千古響唐音。”這是清代周蓮撰寫的聯句,點明“西禪寺”是唐朝的古寺。 相傳南北朝時煉丹士王霸居此“煉丹成藥,點石為丹”。每逢饑歲,便靠賣藥賣金換米救濟窮苦百姓。后來王霸“服藥仙蛻”人們便在他的故居建寺。隋末廢圯。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為“清禪寺”,后改"延壽寺”、“怡山西禪長慶寺”俗稱“西禪寺”。
始于唐朝的福州西禪寺,在建寺之初就遍植荔枝,千年來“怡山啖荔”的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據《西禪小記》中記載,“最多時有荔枝樹四五百株,其中多名種,核小、肉厚、汁多、香甜異常。”自明朝開始,寺僧每年均舉辦荔枝會,邀請地方人士參加,寺里拿出保存的古今字畫,請人賞析。每年盛夏蟬聲高鳴荔枝紅熟之際,福州文人雅士就應邀蒞寺,開園采摘品嘗荔枝。擊缽擘箋斗韻,或揮毫書畫,堪稱盛事,留下許多軼事與詩詞,成為福州一大傳統民俗文化。蔡襄曾經這樣稱贊西禪寺的荔枝:“荔樹風光占全夏,荷花顏色未留香。” 1981年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首次到訪就留下名句:“百柱堂空觀劫后,千年象教話當時。禪師會得西來意,引向庭前看荔枝。”
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玉佛樓及客堂、禪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占地7.7公頃,還有唐七星井《唐福州延壽禪院故延圣大師塔內真身記》碑、五代慧棱禪師舍利塔、清康熙御筆《藥師經》、清代壁畫等。西禪寺在海外久負盛名,海外廨院有新加坡的雙林寺、馬來西亞檳城的雙慶寺、越南的普陀寺等,至今與西禪寺仍有密切的聯系。
西禪寺有白龜吐泉的遺址、唐代開山祖師懶安禪師塔內真心銘碑、五代慧棱法師塔、唐代七星井,還有弘一法師放生池碑......都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海外新加坡雙林寺,馬來西亞擯城雙慶寺,越南南普陀寺、二府廟、觀音寺等寺院,都屬西禪下院,至今仍由西禪寺派僧常住管理,所以說這里是福州與東南亞一帶文化交流的窗口,每年許多國外高僧信徒登臨參遏,又成古剎與眾不同的一大景觀。
玉佛樓
寺內玉佛樓,專奉海外僑胞捐贈的兩尊玉雕佛像。一是坐佛,身高2.3米,為釋加牟尼的坐像;另一尊是臥佛,身長4米,重10噸,為釋加牟尼的臥像,是玉佛之一。觀音閣內供千手千眼觀世音,用29噸黃銅鑄成。古寺距榕城中心約1.5千米,原為王霸仙人修道的場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宋代《三山志》記載:梁時有王霸在怕山修道,隋末廢記,唐觀察使李景溫招僧起新。立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歷史了。步人大坊前,石坦廣闊,佛殿齋堂在松林和荔枝樹掩映下,自顯園林藝術和佛地風韻。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玉佛樓、觀音閣以及客堂、禪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頃。放生池的九曲橋有似江南園林格局。在拱橋上觀賞景致,塔影湖光,紅梅翠竹,與數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樹相映,秀色宜人。另有“寄園”遺,荔木稀疏,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附近有一座明遠閣,是歷代名家應邀映荔吟唱的所在。
報恩塔
1990年落成的高67米、計15層的報恩塔,為全省寺宇佛廟最高,乃新加坡雙林寺主持談禪法師募資建造。談禪法師從1983年起,被西禪寺委派為雙林寺繼任主持,為答謝祖寺培育之恩,故命名為“報恩塔”。報恩塔以鋼筋水泥為骨,貼上色質高雅的花崗石,每層塔壁鑲嵌精心雕刻的佛像和佛教故事,并以飛禽走獸、花草蟲魚的圖案裝飾其間,是一座莊嚴美麗的藝術石塔。順著林間石砌南道,入山門,步進天王殿,穿廊歷廡,來到大雄寶殿。這里佛相莊嚴,畫梁雕棟,尤增金光輝煌:大柱刻有一副楹聯:“寶剎鎮怕山,溯當年初辟荊棒,七源通斗極;法輪轉瀛海,喜此日重裝龍象,上方鐘梵迦陵。”
三圣佛殿
出了法堂,繞過后墻,新建一座華嚴三圣佛殿,與西禪古寺3殿坐落在一個中軸線上。佛憲新鑄3尊大佛,左殊騎獅,右普賢馱象,形象逼真。從這里左行幾十步,便進玉佛樓,徑登階石,步入觀音閣。閣廳正中新塑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佛像,純用黃銅鑄成,重達29噸,為全國僅見。閣前玉佛樓,柱刻:“宏法大雄,勝跡重開存宋荔;安禪貞志,空門高諷隱詩僧。”概述“勝跡重開”的艱辛和“宏法大雄”的盛況。重修古寺的詩僧梵輝,著有《福建名山大寺叢談》、《西禪古寺》等書行世。樓內有兩尊玉雕佛像,全由海外僑胞捐贈。一在樓下,坐佛,身高2.3米,為釋迎牟尼正面坐像;一在樓上臥佛,身長4米,重10噸,為釋迎牟尼臥像,居全國最大的玉佛之一。附近還有一座藏經樓,藏有清康熙御筆的《藥師經》、刺血繕寫的《法華經》等,屬于珍貴文物的經卷。
開放時間
早07:00 —晚18:00
地址
福州市鼓樓區工業路45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