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御所位于京都市區中央,東西寬700米,南北長1300米,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原來是皇親國戚的住宅,現仍也為京都天皇的寢宮。現在的皇宮為孝明天皇重建,具有日本傳統建筑雅樸的特色,紫宸殿是京都御所的正殿,清涼殿則是天皇的日常生活場所,其他的主要場所還有大仙御所和仙洞御所,整個御所充滿了寧靜詳和的氛圍。現在,約有1300棵茂盛的樹木,滿地草坪。
京都御所,京都天皇的寢宮,位于京都市中心上京區內,最初是作為天皇的第二宮殿而建成的,從1331年至1868年這里主要用作居住,隨著幕府的沒落和明治天皇重掌朝政,新的皇宮移至東京。
京都御所在鴨川對岸西面,現仍為京都天皇的寢宮,受到皇室事務機構的控制。京都皇宮最初是作為天皇的第二宮殿而建成的,從1331年至1868年這里主要用作居住,隨著幕府的沒落和明治天皇重掌朝政,新的皇宮移至東京。幾個世紀以來皇宮幾經修復,現存的建筑和結構形成19世紀中葉的安政二年(1855年)。在正殿和紫宸殿曾舉行過大正、昭和的繼位大典。登基殿寬闊綿延的杉木屋頂,屹立在幽靜的石園前面,成為帝王統治的威嚴象征。它是按寢殿風格建造的,各個房屋由帶頂的走道或游廊連結在一起。曾經環繞著大殿的庭園現已成為京都御苑,是對外開放的公園。
京都御苑只在每年春、秋兩季的限定日子對外開放,平日參觀則需事先向日本宮內廳申請。
京都御所始建于平安時代,在公元60年火災之后,曾經歷多次火災和戰亂。現在的京都御所重建于應仁之亂后的文明11年(公元1479年)。織豐時代,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分別于1568年、1585年和1606年多次改建和添建。1640年由造園家小堀遠州
蝸牛庭在最北,沒有水,以青苔、白砂、樹木、堆石構成,之所以各之蝸牛庭是因為石組堆成蝸牛的樣式。
在京都皇宮內,還有蓮池,碧波蕩漾;秀麗的櫸橋,新月當空;軒廊陣座,古色古香;迎春處可以賞春,御涼所可以避暑,“聽雪”處可行茶道;御花殿是東宮居住之處;皇后殿是中宮皇后起居處;若宮、姬宮之殿則是皇子們的住處。也叫“南門”。
地址
京都市區中央。
開放時間
需預約參觀,一般場次時間為9:00、11:00、13:3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