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位于北京市西南15公里豐臺區永定河上,距廣安門10公里,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始建于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早在700年前,由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介紹到歐洲而聞名于世,當年馬可·波羅就是從這里進入北京的。橋東西長266.5米,南北寬7.3米,全用白石砌成,有橋拱11個,橋墩10個;橋畔有石碑兩座:一座記載著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重修盧溝橋的經過;另一座上是清乾隆皇帝親題的“盧溝曉月”四字。“盧溝曉月”是“燕京八景”之一,看曉月要在黎明時分,站在古橋上,憑欄遠眺,西山疊翠,月色嫵媚。橋兩旁有281根漢白玉欄桿,每根柱頭上都有雕工精巧、神態各異的石獅,或靜臥,或嬉戲,或張牙舞爪,更有許多小獅子,或爬在雄獅背上,或偎在母獅膝下;這些大小石獅共501個,分別雕于金、元、明、清四個朝代,游人若有興致,不妨自己去數數看。
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個橋孔,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白玉碑
從1908年至1949年,盧溝橋沒有大的修繕工程,僅個別地方添配了欄桿和石獅.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將盧溝橋的橋面加鋪了柏油,修了橋上的碑亭、石欄及柱獅.1967年,加寬了400余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發起保護古橋,恢復古橋原貌的活動;統籌規劃,動員各界,組織修繕.工程籌資355萬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寬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欄望柱;清除了瀝青,恢復了橋面;同時修繕了宛平城,復原了城樓.并全面整修橋券橋墩.還對古橋全部望柱、欄板、地袱、橋面、華表、石碑等實施部分風化及防滲漏保護措施.橋面整修時,中間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橋的原狀.1997年6月,對部分被雷擊壞的石獅和望柱進行了修繕補救.為了保護好舊盧溝橋這座聞名中外的古橋,1971年,北京市在距盧溝古橋約一公里遠處又興建了“盧溝新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
獅子
民間有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之謂,各方說法不一,此處據盧溝橋文物部門數據.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而最有特色的,則是橋墩的造法.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其作用則在于抗擊流水的沖擊.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頂刻有眾多的石獅.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石獅子.民間有句歇后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之輒不盡”的記載.許多游人試圖搞清數目,但數來數去,眼花繚亂,最后只有作罷。
開放時間
四季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