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于蘭州城北、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是蘭州市歷史最悠久,也是5,45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它與黃河北岸的白塔山融為一體,成為蘭州標志性建筑物。中山橋是一座長233.33米、寬7.5米、有6墩5孔的鐵橋,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梁。雖然今天看來其規模較小,但作為“天下黃河第一橋”她卻有著迷一樣的傳奇故事,對游人有著神奇的吸引力。
中山鐵橋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里處建的浮橋;至明洪武9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移浮橋至西10里處,稱“鎮遠橋”;明洪武18年(1385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
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30.669萬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歷時三年零四個月落成了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以此真正實現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1949年這里發生了轟轟烈烈的解放蘭州戰役;1954年,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鋼架拱梁,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黃啟炎傳,鐵漢秦章光隴板;河清海晏,橋虹耀彩衛金城。”如今,這座古老的橋梁依然橫跨黃河之上,與白塔山相呼應。“舉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對岸兩山峙,中流意興多。”趙樸初的詩句頗能勾出人的游興。和諸多橋梁相比,中山橋的觀賞和紀念價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義。
開放時間
全天
地址
甘肅省蘭州市濱河路中段北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