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寺位于昆明市螺峰山南麓,該寺最大的特點是進山門后沿中軸線一直下坡,圓通寶殿處寺院最低處。大殿前是一個幾千平方米的放生池,池中小島建八角重檐彌勒殿。大殿背面依明月石削壁,借螺峰山之景,形成別具一格的水院佛寺。 早在唐代,南詔蒙氏在這里建造過“補陀羅寺”,后來因附近的“潮音”、“幽谷”兩洞出水,逐漸坍塌。元延佑七年(1320年),在“盤坤巖”上重建圓通寺,共用18年時間建成。
后圓通寺又經過明、清兩代不斷修葺,成為今天市區最大的古寺。1950年,云南省佛教協會設于此地。圓通街中段,為圓通寺的入口。臨近五間廳山門,懸“圓通寺”巨型匾額。入寺雨道寬闊,隨坡而下,距山門30米處,是巍峨壯觀、朱描彩繪的“圓通勝境”牌坊。 圓通寺牌坊為清康熙七年(1668年)吳三桂所建。坊腳為鼓形獅面白玉石雕,美觀堅固。柱高坊闊,頗有氣派。過“勝境”坊四五步即為圓通寺舊五間山門遺址。再下石階,廳堂當道,便是天王殿。1979年重修后未塑天王像。兩側原有清代所建鐘鼓樓,現已不存。繞回廊,見四方形的大水池居寺院中央,池中一島,有吳三桂所建兩層八角亭,亭中原塑高3米多的彌勒金身供奉。
小島由南北兩座石橋連通6水池東西側,原是東、西禪院。東院30間,西院20間。圓通寺禪院傾坍后改為寬闊的臨池長廊。登八角亭鳥瞰,斷崖峭壁,殿閣臨云,松柏掩映,真有置身于“山色畫圖里”的感覺。 越過圓通寺八角亭后的接引橋,便是大雄寶殿。殿宇保持了元代建筑結構,雕梁畫棟,飛角騰空,琉璃寶頂,富麗堂皇。大殿內東面角墻上,還保留有元代文殊侍法壁畫的殘片。大殿佛像為二世佛。相傳是建圓通寺時從四川成都請來的匠人羅都道所塑。大殿正面高達10米的內柱上,彩塑兩條盤繞柱子聽釋迦牟尼佛講經的青、黃龍,龍頭伸向釋迦牟尼佛,似聆聽,欲飛騰,遠看不見梁柱,只見龍騰云飛,富于動態美。 圓通寺大殿之后,石壁聳立。
壁底有潮音、幽谷兩洞,曲折幽深。相傳其中有蛟出沒。南詔時依巖建寺鎮之。圓通寺損毀又建咒蛟臺。清康熙年間著名文士孫髯翁晚景凄涼,曾在圓通寺賣卜為生。幽谷洞旁,橫臥一石,狀若蹲虎,上刻“采芝徑”三字,繞“蹲虎”,石磴盤旋,可通圓通公園。路旁石刻、題字頗多。“步步小心,須防石頭路滑;層層著眼,方知峰頂人高”。這副對聯既寫沿懸崖登高時的情景,又寓意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尋味。
開放時間
8:00—18:00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圓通街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