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怪紀念館 即 揚州八怪紀念館 ,八怪紀念館位于金農故居西方寺內,展廳中陳列有“八怪”書畫,供游客品賞。另辟金農寄居室復原陳列,展現“八怪”書畫創作生活的歷史氛圍。“揚州八怪”是清代活躍在揚州畫壇上的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以其立意新。構圖新,技法新的藝術作品開創了一代新畫風,為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業。
“揚州八怪”是清代活躍在揚州畫壇上的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以其立意新構圖新,技法新的藝術作品開創了一代新畫風,為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業。揚州八怪包括:鄭燮、羅聘、黃慎、李方膺、高翔、金農、李鱓和汪士慎八位畫家。西方寺現為揚州八怪紀念館主展廳,集中展示揚州八怪的成因及藝術成就;東西廊房陳列有揚州八怪書畫,表現每位書畫家的個性創作;金農寄居的方丈室恢復原貌,展現金農晚年創作生活的情境;精品陳列室陳列“揚州八怪”傳人李亞如的畫作精品;近六十幅的“揚州八怪”書畫刻石,再現中國傳統碑刻的神韻。“千年銀杏”、“鶴池窺冰”、“蓮池映月”和“竹泉幽境”等。
揚州八怪紀念館是宣傳和弘揚揚州八怪藝術成就的專業紀念館。紀念館占地4452平方米。現存古建筑明代的楠木大殿,今辟為主展廳,展示十八世紀揚州的風土人情,便利的交通,繁榮的經濟……“八怪”因此孕育而生。東西廊房及珍品陳列廳,陳列有"八怪"書畫及揚州書畫家代表作,供游客品賞。還有金農寄居室復原陳列,展現“八怪”書畫創作生活的歷史氛圍。館內保存有千年古樹,增設了假山水池,綠草如茵,潔凈清幽,是揚州獨具特色的參觀游覽景點。
開放時間
08:00~17:00
地址
江蘇揚州市駝嶺巷18號。
富春茶社
清光緒十一年(1885),由揚州陳靄亭創辦于得勝橋,初名富春花局。宣統二年(1910),陳靄亭去世,其子陳步云繼業,籌款設立茶室,將花局改名為藏春塢茶社,后更名為借園俱樂部,最后定名為富春茶社,除供應茶水外,增加包子,生意興隆,名著城廂。經幾代人70多年的努力,富春點心品種繁多,風味獨特,三丁包子、千層油糕、翡翠燒賣最為出名。包子造型講究,鯽魚嘴,荸薺肚,32道褶皺,出籠時挺立籠中,猶如牙雕玉刻。富春茶也叫“魁龍珠”,為該店20年代初始創,用富春花局種植的珠蘭與浙江的龍井、安徽的魁針合制而成。魁針取其色,珠蘭取其香,龍井取其味,濃郁醇樸,解渴去膩。解放后,該店除供應特色點心外,還創新菜肴30多種。現有生產人員60人,其中三級以上廚師34人。隸屬市飲服公司。
京華大酒店
揚州京華大酒店是揚州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按四星級標準建造的酒店,由香港中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聘請的業內資深人士管理。酒店位于市中心古跡頗多的文昌路上,北依風光秀麗的瘦西湖,交通便捷,是商務會議居停之首選。
菜根香飯店
清末民初,由揚州人徐述階在新盛街開設,初名江北旅館,附設一小飯店。后業務擴大,便正式對外營業,取王士“還應酬謝菜根堂”詩句之意,定名為菜根香飯店。20年代末,開始供應炒飯主要品種有清蛋炒飯、桂花蛋炒飯、三鮮蛋炒飯、什錦蛋炒飯等。因品種多、口味美、風味獨特,烹調方法有獨創之處,自此聲譽日隆,炒飯便作為該店傳統特色品種,名揚國內外。解放后,店址遷國慶路中段,與大眾菜館合并營業,經營冷熱菜肴60多種,并增加風味小吃。特色品種傳統的炒飯外,還有醋熘鱖魚、砂鍋獅子頭、將軍過橋等維揚名菜。隸屬市飲服公司。
共和春灑家
始建于民國19年(1930)5月,老板王學成開店于南柳巷大儒坊口,取名共和春餃面館,經營餅面、鍋貼、 單餃等。品種隨季節而變,端午售粽子,春天賣春卷,冬季有蜂糖糕。解放后,遷甘泉路38號。1985年,增加供應酒席菜肴,更名為共和春酒家。其傳統特色品種是餃面,面條由人工跳壓,刀切制成,下鍋不爛不粘,入口爽滑。餃子皮薄肉鮮,形似麻雀頭,邊如荷葉,煮熟后餃頭向上,宛如朵朵荷花。操作嚴格,以曬干的伏天湖蝦籽為佐料,下出的餃面湯鮮餃嫩,面條柔而不斷。因價廉物美,為市民所喜愛,歷經50多年而不衰。現有職工75人,三級以上廚師17人,其中特級師2人。今為區屬企業。
綠楊村
綠楊村酒樓是江蘇省揚州技工學校的實驗飯店。是承襲了清代“白旗紅字綠楊村”韻味的老字號。綠楊村也是揚州的一扇窗,千千萬萬海內外賓客,透過她觀賞古城的美,領略維揚烹飪的無窮魅力。
航空
鐵路
滬寧線上幾乎所有的列車均停靠蘇州,有蘇州始發的車,更多的是外地城市始發路過蘇州到上海的。蘇州——上海往返的火車平均每隔20分鐘左右就有1班,(雙休日早晚、掃墓高峰時段10-15分鐘一班)
公交車
乘公交4、18路【瘦西湖站】下車可達八怪紀念館景區。
出租車
揚州是我國玉器重要產地之一,古籍《書經·禹貢》中便有“揚州貢瑤琨”的記述。1977年在揚州蜀岡尾閭,發現新石器時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多處,有石斧、石錛、玉璧、玉琮等器物,說明早在4000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生產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動。解放后在揚州境內發現和清理的百余座漢墓中,出土玉器數以百計,達數十個品種。唐代揚州琢玉,在手工業興盛中有新的發展,貴族豪門用玉件裝飾樓閣,所謂“雕欄玉戶”。唐僖宗時,鹽鐵使高駢在揚州建有“御樓”,用金玉制作蟠龍蹙鳳數十萬件,裝飾其中。高駢還將多年搜刮的揚州玉器珠寶數萬件獻給朝廷。唐代民間以玉器為佩、飾品亦漸開風氣。宋代揚州玉器已向陳設品發展,花鳥、爐瓶等品種日益豐富,造型、琢磨藝術水平大為提高。清乾隆時,揚州琢玉進入全盛時期,清宮中重達千斤、萬斤的近10件大玉山,多半為揚州琢制,其中重逾萬斤被稱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圖》玉山,成為稀世之寶而名聞遐邇。
今天的揚州玉器,全面繼承和發展了傳統優良技藝。藝師們設計制作了大批造型優美、琢工精致的玉器,藝術水平仍居前列,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揚州玉器分爐瓶、人物、花鳥、走獸、仿古、山子雕6個類別,品種齊全,花色繁多。70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寶塔爐》,在全國玉器評比中一鳴驚人,1981年在東京、名古屋專柜展出,受到日本各界人士高度贊賞。1986年琢成的《白玉五行塔》,主塔七級八面,高105厘米、寬32厘米,以8根玉鏈、440圈鏈條從四方連接四塔,構成群體,是古往今來玉塔中的一件罕見之佳作;同年琢制完成的《聚珍圖》碧玉山,通高120厘米、寬90厘米,重達1000多公斤,以著名石刻為題材,集樂山大佛、大足石佛、龍門大佛和云岡石佛于一體,構成深邃幽秘的福地仙境。展出時,引起轟動,首都新聞界紛紛發布消息,并給予高度評價,香港報紙稱這件碧玉山“是繼中國清代乾隆年間制成的大型玉器《大禹治水圖》之后二百年來僅見的玉器珍品,它充分反映了中國玉石雕刻技藝的新水平”。1989年運用薄胎工藝琢成的青玉《百壽如意》,1990年運用“山子雕”工藝琢成的白玉山《大千佛國圖》,均榮獲國家金杯。上述5件玉器,經國家評定為珍品,現收藏在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內。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老揚州會告訴你,揚州人有兩大享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清晨去喝一杯揚州早茶再品嘗一下揚州特色點心,下午去揚州的澡塘泡個澡,這就是揚州人最好的享受。揚州的澡塘很有特色,可以說是多年以來形成的一種風俗,揚州擦背師傅的功夫也很到家,保證可以讓你活血解乏,渾身舒服。
三把刀
揚州的特色服務業,有被公眾一致認同的“三把刀”——剪發刀、扦腳刀、廚刀。
剪發刀:揚州理發師善用刀剪,剃推、修面齊整,按額捶肩、頗有獨到之處。
扦腳刀:用扦腳刀推、拉、磨、扦、摟、挖等絕技,使人舒暢無比。
廚刀:揚州廚工善用刀法,刀功細膩,尤其在蔬菜,豆制品,肉片等做工上,使人贊不絕口。
來到揚州,理個發、泡個澡、扦個腳,然后再去嘗一下揚州有名的淮揚大菜,真是到揚州旅游的一大享受。